今年为了抵抗一些情绪做了不少尝试,比如花了几个月的闲暇试着 SwiftUI 开发,最近上架了款 App 海洋日记。这篇文章不(试图)去做引流或者回顾,仅仅作为对这个时间点的记录——App 开发是我少年时一直想做的事,读大学后有过尝试但总半途而废。毕业设计实现了款 记录标记数据的应用,当时还在博客里认认真真列举一二三四分析它——能为您解决什么问题、带来了什么别的实现没有的东西……后来自己不怎么在乎「记录数据」这回事时再回头看感觉全是黑历史,就偷偷删了。诚恳地讲自己相信的东西是一种笨拙而独特的可爱。
所以这款 App 是玩具还是产品?很糟糕地讲,我完全没想好。而不管是作为玩具还是产品,对 App 这种形式来说,技术总是整个流程里最简单的部分。即便我认识(并接受)这点,也没有比别的憧憬着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朋友强大,反倒衬托我的懦弱。但我不再着急——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埋下一颗种子吧,我还没找属于我的热情,但至少这件事蛮有趣且能缓解我的情绪。慢慢来,但要去做。
3 tribes of programming 里提到「编码如作诗」「让硬件起舞」「为世界创造」三种类型的程序员。念书时很喜欢借用,夸伙伴们的代码优美如诗。我总是做不到。我记得有次课程让大家结对编程,实现 wc
命令 (字符统计)。我只想着实现功能,伙伴波波老师却在考虑代码结构和效率。当时我喜欢辩解说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,现在看来着实有点不够坦诚。
工作几年发现自己对代码的追求越来越少了。念书时我自以为的极客行为其实服务于这种行为看起来会很酷,工作后代码服务于工作——我毫不费力就对思维进行了转换。随着接受了对越来越多事物的祛魅,也愈加感受到自己的懒散和愚蠢。比方说我其实喜欢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,喜欢那种熟悉的安全,并在将它流程再自动化的过程中获得快感。
我会成为什么样子?我不知道。我没办法一直这个样子呀,这我知道。会遗忘、会疲劳、会失望,我在奔向下一个社会时钟的节点。去理解、去尝试、去不断地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