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小说可以是什么样

看过一些小说,但是不多,大部分都是网络小说。好久没读过了。就像日本动画里的姐系角色慢慢地成了我的同龄人,甚至比我还小,就变得没啥意思了。

最近捡起了《死人经》阅读,沉迷其中,一口气读了几百章。龙空几年前的帖子经常一边评价《死人经》不迎合市场,一边又狠狠推荐,倒是很符合这个论坛自嘲的定位「一群落魄写手的发泄地」。作为市场定义的网络小说,《死人经》是不合格的,不够白,不够爽。对于这群多曾是读者的写手来说,这本书又是出众的「粮草」。

网文常有「小白」「老白」这样的自嘲划分。其实哪有这样的壁垒,不过是不同的读者群体罢了。只是想放松一下的小白不一定就读不进去严谨论证的文字,就像写小白文的作者不一定就写不出来有营养的东西。

本来有能力写得更好的作者却写小白文,有人喜欢把这称为「对市场的妥协」。「妥协」这个词像是在说这是一件不好的事。好像又有一个阳刚的青年被生活捶得遭不住了。就像很多事一样,大家评价世风日下,但是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游戏烂导致玩家妥协,还是玩家一个个不够苦行僧,导致游戏烂。又或者,是观众太烂。

不管作者是何目的,我都觉得这只是网络小说这个市场的细分。有小白区,也有老白区。但相反的,我觉得应该尊重那些市场的搅局者。环境变差,我不认为是优秀作者「妥协」导致的。但同样的,市场的变革,升华,也从来不是「妥协者」能做到的。

这个市场的平均水平与前景,还是在那些不愿妥协,坚持自己的「异类」身上。


「网络小说」表示的只是一个载体。但现在一提起这个词,大多指的都是各大网文站上的小说。而这类小说由于它的盈利机制,显著的特点就是长。因为长,如果读者没有代入感,就很容易弃。所以我觉得,大多能读下去的人,应该都产生了代入感才对。

什么样的故事不能让读者产生代入感呢?

  • 过时的套路。扮猪吃老虎的套路当然很爽,但是看个几十本,再怎么爽也会失去疲劳吧。而且排行榜上全都是这样的小说。这也是大多「小白」到「老白」的转换,对小白套路感到疲倦,想找些老白套路。
  • 不真实的描写。文字始终逃脱不了作者的想象力与生活经历的限制,作者写一些离自己太远的东西,倘若再偷下懒,就很容易写过头。举个极端的例子,以前很流行的玛丽苏小说,里面过于夸张的想像……
  • 没有逻辑。现在的读者对这点倒是越来越宽容了……在我眼里,填不上的坑就是小说圆不上的逻辑。

如何营造代入感?

  • 有特色的人物。日本 ACG 文化对人物性格的公式化就很成熟,「傲娇」「病娇」「弱娇」……套路用多后,还可以通过「反差」塑造萌点。
  • 吸引人的故事。我个人更偏向传统的正义战胜邪恶的老套路,但从很久之前开始,环境已经变成角色稍微做点不利己的事就会被喷圣母……(离我的口味越来越远,所以我很久没看了。)

极端点,拿中文搜索引擎都不会收录的「暗黑小说」举例。除了猎奇以外,真的有人能从这种故事里获得快感——作为日本女权领袖人物的上野千鹤子,对这种作品却很宽容。在作品《厌女》中大意提到,「那些有这种危险想法的人,正是通过这样的作品发泄自己的感情,才没有去真正地伤害别人。

常在乌托邦小说里出现的「思想罪」则是基于「正是这样的东西影响了人们的纯洁,才导致了这类事件的发生。」「想想你们的身边活着个天天想要 XX 的人。为了你们的安全,这种人应该被 XX 起来。」

许多对小说的评价其实都不是从读者的角度谈的。他们认为纯粹地为了黑而黑,是发泄、猎奇、哗众取宠;作者应该反讽、揭露现实。

对创作者来说,内容可能是满足自己的表达欲——不过小说是交给读者的,这种表达欲就被称为「私货」;也可能就是纯粹地迎合读者;也可能只是纯粹地构建一个世界,描绘了一个世界。

然而动机总是混合的。一直都存在着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,那就是创作者需不需要在作品中承担伦理道德的责任。如果需要,多大程度呢?(肯定是需要的,不然也不会存在审查。)

小说当然可以不在乎代入感。它描绘一个故事、一个环境或者一个世界。为此,它里面的角色可以都很有魅力,也可以都是混蛋。可以正义战胜邪恶,也可以恶把善虐得体无完肤。可以写淡出白开水的小事,也可以跳出传统的道德观念。

角色只是小说的要素之一,是带领读者领略内容的要素。比如很多人评价《黑暗森林》的角色程心圣母,却并不影响读者们跟随程心的经历去领略这个故事。事实上,这本书里,程心的作用也确实被弱化为一条串起故事的线。


小说只是叙事的载体,读者不认识作者,只在文字里共鸣,和作者推杯换盏。人性是叙事中探讨得比较多的一个论题。人性的善、人性的恶、人性的复杂、人性的层次。

畅销小说,流行影视经常有这样的桥段:主角在故事中途,由于情感上的缺失(失去爱人、遭遇误解、被逼无奈……),性格聚变(通常被称为黑化)。作者在后半部分描绘一个与其前文完全不同的角色,但通过偶尔的回忆杀引起读者情绪的唏嘘。这虽然俗套,但至少复杂和层次都表现出来了。

大多小说对人性的挖掘都止步于「偷面包给妈妈充饥」。有的作者取巧,从抽象的层次进行总结论述,想要严谨,实则模糊。大道理这种东西,稍微上点年纪,谁都会讲几句。毛姆说自己写《人性的枷锁》取材了几十年,越是细节,难度越大。

网络小说往往喜欢将细节着眼于勾心斗角,主角的金手指是「少年老成」。成熟总是指人情世故的老辣,「洞悉人性」讲的是能够拿捏人心。经典的文学作品则往往更偏向于描述各种各样的人,他们有缺陷,在怎样的环境下有着什么样的困惑,如何探索答案,去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