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的使用遵循社会的规则。
当别人使用一个我们不甚明了的词汇,更好的方式是询问「你为什么用这个词?」而不是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/定义是什么?」
比如对方用一些模糊的词表达情绪:
「我觉得他太油腻了。」
「油腻是什么意思?」/「你为什么用油腻这个词?」
体会这两种表达的区别
如果一个「规则外的」词汇能表达对方的感情,我们应当考虑对方为什么用这个词,而不是「不要用这个词」/「你说错了」。
比如小孩常讲出跳脱的话:
「我们的数学老师有点傻。」
「不能说 『 傻』,要尊重老师。」/「为什么你觉得『 傻』?」
想象这两种表达导向的结果
学术需要严谨,笑话需要突破。不同形式适应不同内容。「家」这个词对一些人意味着温暖,对另一些人可能意味着恐惧。「我恨你」可能是仇恨也可能是「请你看见我的痛苦。」
一个词不必翻译成另一个句子才起作用。
「是什么意思」要求别人用我们能接受的词汇/句子,进入我们的规则体系——这样句子才合法,讨论才有意义。对方很容易立刻进入防御状态——他/她/它感受到的不是好奇,而是对表达方式的控制。真诚的交流于是终止。
「为什么用这个词」是一种邀请——它意味着「我看见你,请告诉我更多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