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被独立开发者当作试错成本

正话,反说。

UGC 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教人赚钱的内容,其中不少涉及独立开发者如何做推广。将这些技巧反过来不就是用户角度的避坑指南?

好哇!我也要教人赚钱——与其试图把这些炮制的秘籍售卖给最精明抠门的一群人(程序员),不如考虑下产品消费者这片红海!

比方说开发者会在定价方案的话术上吸引/刺激人(冲动)消费、通过「我们下周就要涨价了」来营销……反过来用户面对这样的策略就更应当权衡斟酌…

每个人每天都有无数想法,能将其中某几个精彩的构思落地做成产品(下文我们以 App 举例)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。然而任何产品毕竟要接受市场的检验,失败往往不可避免。

于是许多开发者选择了一个路径:快速试错。不断尝试、遭遇失败、及时调整,从概率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。

App 才建立了个文件夹不要紧,先做个落地页发小红书收集下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付费!

随着越来越多按这样思路生产的 App 涌现,用户对 App 的消费早就从简单的买断制和订阅制变成了「投资制」。

很少用户意识到这点。

对用户而言,开发者画在 Roadmap(甚至只有口头承诺)的饼要比 App 当前实际可用的功能更具吸引力。开发者利用这一点,但假装不知道这一点。

于是 App 的可维护性变得很重要——不然怎么「未来可期」?

但对独立开发的作品来讲,我们也从概率上讲——维护就很难保证。

一款 App 是否已经持续维护很多年?能否再维护很多年?它背后团队是否足以背书?盈利模式是否支撑它运营下去……

一旦 App 停止维护,我们能否接受沉没成本……

然而,既然 App 逐渐具备投资属性,就必须认识到:普通投资者最厌恶的就是损失。

任何购买都蕴含着对开发团队的信任。用户可以认识不到这点,开发者却不能忽视这点。

这份信任对小型开发团队至关重要。

如何建立这种信任?

稳定的迭代、超出预期的效果、坦诚且明确的承诺…

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,大量独立开发者怀揣热情涌入,极少数能凭借优质 App 获得(稳定)收益,少数寄希望于概率上的成功。所有最终有机会出现在用户面前的 App,就已经算是相对优质的了。但即便如此,我估计其中仍有超过一大半会在几个月内停止更新。

我并不反对这种趋势,甚至认为在这种模式下,反倒能让更优秀(符合市场)的 App 大浪淘沙。

但用户在消费这些 App 时,尤其是那些在付费策略上格外激进的 App,应该更加谨慎。毕竟,既然开发者在用「投资」思维运营,用户也应该用「投资」思维去消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