啊讲讲「爱」这回事

让我们想象在一段关系中,A 的手被划伤了,此时 B 可能会——及时关切——或者无动于衷。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浅显的理由,比方说在 B 的概念下这种伤口可能算不得什么、很「正常」;或者 B 就是比较顿感;或者 B 有点冷漠。

我们可以诉诸「依附理论」这样看起来更合理的解释,说也许是因为 B 在幼年经历/看到或者缺少养育者对受伤的行为,从而习得这样的态度。比方养育者可能会说「你要勇敢」「别来烦我」……

那么有些行为对某些人来说就是先天的,那些在「正常家庭」里长大的孩子就是会(表现得)更有感情。

一旦社会秩序要求人更有同理心一点,鼓励你去「成为」一个更好的人,以及各种关系里的约束。另一部分在幼年有所缺失的人就不得不去做大量的练习以适应。

这种缺失很常见。

很容易想象,人们会自然地把「练习」当作去学习规则。一旦我们掌握了「爱」的规则,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形式去行动,从而也能成为一个可爱的人。

然而没有这样的规则。规则是达到某个状态后的回溯。想象会有这样的对话:

  • 你这是溺爱
  • 这不是真正的爱
  • 你只是控制欲

或者我们说,爱是一场通过游玩了解规则的游戏,学习规则也是游戏的一部分。我们讲不出规则我们只是去玩它,而一旦我们能讲出规则,我们就已经掌握了它。但这种「掌握」依赖语境、依赖玩家对它的承认,「承认」需要勇气和耐心去达到。

所以,什么是爱——被承认的爱就是爱。如何爱人——让对方感受到爱。

附录:爱的规则

(1)被爱。

(2)我要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。

(3)我要去争取名利、权力、身材、打扮、关心他人、谦虚、谨慎。

(3.1)我不同意。我不是为了被爱去做这些事,这是我自己的选择。

(3.2)我自己的选择——这是假象。我要做自己——用和别人一样的方式做自己。

(4)我不必去「做」。每个人都值得被爱,会有人来爱我。

(1)爱人。

(2)我爱这个世界,连带着世界爱陌生人,爱你,也爱我自己。

(2)我爱你,因此爱我自己,连带着这个世界也可爱。

(3)爱是一种给予,是一种牺牲。正因为牺牲是痛苦的,所以应该这么做。

(3.1)我的牺牲,期待着回报。

(3.2)我不求回报,爱对我来说是一种态度,性格上的倾向。

(3.3)不求回报的爱是一种病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