讨论何以可能

情绪化?

想想这些言论——「请你理性一点」「大人不记小人过」「相信 XX,不要过激」……它们似乎暗含了「愤怒」等情绪一定是「不理性的」这一前提。

而即便许多明确希望有所收获的对话场景里,也能见到一些不那么温和的行为——投诉信里看起来「阴阳怪气」的用语,谈判时故意展露的愤怒……它们也是「不够理性」、「不好好说话吗」?

很多人会说「情绪化」是自己理性的选择,因为他们面对的那一方是错误的。既然它是错误的,那我凭什么还要理性?又或者也许他们尝试过好好说话,但是并不起作用——所以在这种场景里,我要通过语气、表情、沉默……来让对方重视我的表达。

当说「你真是不可理喻」的时候,有没有意识到「不可理喻」本身就是对方表达的一部分?

比方说在一段感情里,通过「对方不够理性」来让自己自洽,从而拒绝理解,忽略对方的诉求——这有让事情变得更好吗?

我甚至更偏爱这样的表达——它带着情绪。这至少表示对方还在尝试沟通。让我们转向另一个场景,他们表现得温和「对对对,你说的都对」——这和「你是个傻逼」似乎没什么区别——至少效果一样,都是在拒绝理解的可能。

理性的失败

前阵子看到有两位我都很尊重的开发者就「抄袭」进行了一番很得体的争论。你来我往,彼此就一些点进行回应,但讨论不可避免地走得越来越远,以至于双方都需要在最后来一段「我总结一下……」即便如此,问题也只能停留在两人自说自话的程度。与其说这是对话,更像是一场辩论——两人没有达成一致,没有得出新的结论。看似在理性交流,结果(也许不如他们预想)变成了表演赛——过程留给吃瓜群众欣赏以站队。

理性的对话为什么会失败?我认为有三点:

  • 无限制的扩展

    • 上面这番对话在我看来就是对话题扩展得过分(以至于双方最后可能都意识到了,各自进行了一下总结),却没有尝试理清双方矛盾的点。这在讨论里很容易发生——甲表达观点,乙就甲的观点中的 A 引出 B,甲又就乙观点中的 B 引出 C……
  • 引入过度的细节

    • 比方说你发表了一番关于「XX」的看法,然后对方提问「你怎么定义 XX?」即便你再次回复了「XX 如何如何」,对方还可能会以「你说的 XX 不是我认为的 XX」将对话停止;又或者继续追问「那你又怎么定义 XX 中的 YY 呢?」将表达进行没有尽头追问。

      ——如果你参与讨论的目的不仅仅是「寻找认同」,那么就应该学习怎么当一个合格的读者。停在某个可接受的模糊,尝试体会表达者的思路。

  • 批判性思维的滥用

    • 现在的网络环境似乎并不缺少批判性思维——你在表达同情的时候会有人批判「万一还有反转呢?」你批判的时候也有人批判「会不会是某某势力?」

      大家太有逻辑了,说的话确实无从反驳——你怎么能够反驳那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呢?

重建讨论

想让理性的讨论真正有效,至少应该明白自己的目的——参与讨论的目的是什么?说服别人、改正自己(可能)的错误、收获新的视角?

亿万人在网络上无方向地大声嘶吼,你因为碰巧听到了一句便武装起「理性」前去想要辩个所以然——这怎么可能有所得。

说服别人只在谈判有用,你大可以利用所有技巧发挥手段—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受教、被否定而来上网的。即便你带着善良的念头。

想想自己的目的——这会让上网回归为一种快乐的活动。如果你是表达者,甚至将错误暴露得越明显越有收获——苛刻(褒义)的网友会帮你指出许多问题——即便真正的问题在另一个方面,这也是有益的。

而如果你是讨论的参与者,那么表达完全可以更温和一点——即便你认为对方是错的,在网络上、在任何没有利益相关的讨论场景,你的愤怒和揶揄都很难给自己带来正面的东西,而且还在推动这个环境朝负面方向奔跑。

即便你对讨论(如互联网社区)彻底悲观——至少还可以选择远离它获得清净而不是把自己弄脏。

如何讨论?

从表达者来说,我觉得应该尽量表达「可操作」的概念。比方说前阵子一时之间,甚至连公司内网的论坛都在争论「这场战争是否正义」等话题;比方说「女权」在这儿走向了「自由女权主义」和污名化「女拳」两个极端。

持以不同观点的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是理性的——这并没有错。只是在大多数场景下,这种话题都太大了。我们有这种倾向,觉得自己有必要对什么东西有点看法——最好是自己的看法。而且越是关注那些抽象的概念似乎越能一劳永逸——再认为持相反意见的人是「因为他们太蠢」,连这点常识都搞不清楚。

但即便事实如我们所想,也没有得到任何新的东西——除了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显得自己聪明确实很划算。(监测到讽刺意味)

比方说「战争中的平民应该如何保护自己」「怎么遏制拐卖女性」这类话题显然更有可讨论性,大家有机会达成共识、可以提供很多不同的视角——让讨论有所收获。

从参与者来说。太多人略过正文直入评论区了——比如「写得不错」;比如几乎能在所有「效率软件使用技巧」的帖子下见到「折腾工具没有意义」的评论,偶尔也能见到对这种「没有意义」的批评。而无论它们进行了怎样的表达,都超出这篇文章本身了——即便没有这篇文章,它们也能存在,也会存在。而且不用看就知道它们各自会表达怎样的陈词滥调。

我有个提议:比如一方总结对方的发言,交由对方确认补充…反复几轮确保自己确实明白对方想表达的东西后,再发表自己的看法、反驳…然后再由对方确认。

它损失了表达的精准,容易作为辩论的技巧误用。但对现今的讨论环境还是有益的。

钢铁人策略 是一种通过确定对手的论点,然后对此进行辩论的方式。首先解释你认为对方想要表达什么,寻问他们是否同意这就是他们的意思,得到肯定后对此进行辩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