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有个影视方面的意见领袖大意提到说,如果读者自认为是「影迷」,在观看影视资源时一定要用比较好的设备、比较好的资源。相较于许多空谈的论调,作者提到了不少可以实操的条例——比如对字幕、视频播放软件等的选择。不过这番议论下的回复中,异见还蛮多的。大概热爱电影的人也都比较思维活跃,往往对许多东西拥有自己的见解与方法论。比如有人就觉得电影本身的创造力、观者的情感等才更加重要。不一而足。
我很警惕这种通过列举条条框框来进行的「表达」。它是宗教式的——受众虽然只要按着说明去做就能获得解脱、得到快乐——这番言论可以当作一份手册,给一些还没有形成自己观影观念的人做参考。你可以选择相信它,依例执行,便能获得满足感甚至以及一点优越感。
人总是在规律的活动中安心。但这只能是一时的慰藉,极为不稳妥。因为一旦引入一些变量,这套体系就会崩溃。崩溃之后,有的人坠入虚无,有的人只能一条路走到黑,通过自欺达到安慰。—— 《人性的枷锁》里主角生来腿部有残疾,少年时信仰上帝并期待神迹降临,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他一开始热诚,但不可避免地开始怀疑、直至憎恨,最后悔恨。
「影迷」这个词本来是对某部分热爱电影的人群的一个称呼、定义,可渐渐地就有人用各种解释来区分谁是影迷,谁不是影迷。在这种「被区分」的过程中,就有许多本来自认为属于这个定义的人,发现自己不在这个定义里了。由此,有时候会发生一些人对于定义的争论。比如我在上文提到的讨论里,就有不少人发言「我理解的影迷是……」
定义一开始是为了区分,却总会异化为大家钻营着如何适应某些词汇,不断地重新诠释定义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。
没关系,自由思考比畅所欲言更重要。比如我一天吃一个饼子,我觉得自己是大饼王,然后突然有一天一个人说真正的大饼王都吃的是武大郎家的饼。
那算了,我不是大饼王了。
人的快乐,并不受外界影响。否则,它可能是优越感或是裹腹感,反正不是快乐。